装修课堂

安装了吸音板一定有吸音效果吗?

发布时间:2020-11-02 浏览:574

      随着城市噪音污染日益严峻化,很多人在装修的时候,对隔音有了很高的要求,而吸音板操作简便、价格便宜且具备高效隔音的特点,成了当下流行的隔音材料之一。不过大多数业主对吸音板的原理以及安装等都不甚了解,陷入一些错误的思维,导致隔音效果并不是很好。下面一起来看下那些让人容易陷入的误区都有哪些。

      吸音板误区一:误认为表面凹凸不平就有吸音功能

      在一些早期的厅堂中经常在墙面采用水泥拉毛的装修方式,认为这种表面凹凸不平的构造对声音有吸收的作用。吸声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多孔吸声和共振吸声,多孔吸声需要材料内部有连通的孔,共振吸声需要有空腔,而类似于水泥拉毛的构造既没有内部连通的孔也没有空腔,所以基本上对声音没有吸收作用。这一点在进行声学设计时应该特别注意。

      吸音板误区二:误认为只要是软包就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在一些装修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构造是在基板(多为大芯板或多层板)外罩一层2~3mm厚的复合软包织物。这种装修方法施工简便,装饰效果好,所以被广泛的使用,但如果认为这种构造由于表面是软包织物所以就具有良好的吸声效果,则是错误的。因为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与材料的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材料太薄,则不能起到有效的吸声作用。一般情况如果要达到较为理想的吸声效果,吸声材料的厚度至少要大于10mm,否则不能作为吸声构造使用。

      吸音板误区三:误以为只要放置了吸音材料就能有吸声效果

      在一些装修构造中将多孔吸声材料放置在夹板或石膏板等板材的后面,这种情况吸声材料是起不到吸声作用的。因为多孔性材料吸声的首要条件是声波能进入到材料的内部,而这种构造使声音被挡在吸声材料前面的板材反射回去,无法进入到材料的内部,所以不能起到吸声作用。如果前面的板材比较薄,板后的空腔比较大,可以作为薄板吸声结构。这时,如果在空腔内填充一些多孔吸声材料,可以增加结构吸声频带的宽度,但这时多孔性吸声材料只能起到辅助吸声的作用,不是主作用,其吸声效果也不能与吸声材料暴露在声场中的情况相比。